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严峻形势,如何把疫情挑战化为发展的新机遇,在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新作为?6月2日,省工商联、省发改委召开了首场省级“亲清直通车·政企恳谈会”,了解企业困难,倾听浙商建议。
这些企业家来自不同行业、面临的困难也各不相同,但大家在交流中却有一个共识:要把开拓国内市场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重视。
事实上,在浙江各地,不少企业已开始行动,他们一手挖内需潜力,一手保国际市场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,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。
在转型中开拓内需市场
疫情期间,传统外贸、零售业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。而“直播带货”等新业态、新模式兴起,让不少遭遇困难的企业看到了希望,他们纷纷转型。同时各地政府也主动搭台,甚至为企业“吆喝”。
新科技带来新的消费场景,新技术释放新的消费需求。在杭州市武林商圈,“云购武林”活动于日前开启,杭州大厦、武林银泰、省土畜集团等30余家企业参与线上线下“联合作战”。
疫情后的“新基建”浪潮也给许多企业带来发展动力。在杭州,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今年1月至4月销售同比增长超40%。公司董事长陈伟表示,相信下半年公司的高端模拟芯片产品销售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
一批消费刺激新政出台,让企业享受到内需市场释放带来的红利。“上个月,沃尔沃、吉利的销售数据都实现了同比增长。”在恳谈会上,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发言令人振奋。记者注意到,日前浙江印发了《浙江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意见(2020—2022年)》。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实,相信浙江的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被激活。
作为一家出口占比60%以上的外贸型企业,国外疫情蔓延对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不小。然而,近期网上一场关于取消“限摩令”的讨论,让公司董事长赖国贵有些坐不住了。“如果国内能适度放开对摩托车的限制,这将激活一个数千亿元的内需市场。”他说。
如何让百姓敢于消费、放心消费,这既需要企业创新供给,也同样考验着各相关部门的政策创新和落实能力。对此,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等多位民营企业家建议,继续发放普惠性消费券,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。
在开放中提升产业链水平
疫情影响下,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,浙江产业链提升也迎来重要战略窗口期。能否抓住机遇,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吸引高质量外资实现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这是对浙江开放发展的又一重大考验。
今年初,富通集团嘉兴(嘉善)光通信全产业链项目在嘉善投产,将原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。“在疫情时期,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更突显了其竞争力。”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介绍,富通早在3月中旬就基本恢复了产能。
产业链的提升需要龙头企业带领,更需城市群之间的协作。“尤其是长三角地区,三省一市之间要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,实现产业链‘纵向整合’、供应链‘横向联合’。”王建沂举例道,加快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,首先就要提前布局和建设一批大数据中心、超算中心、智能计算中心等。
处在产业升级“爬坡过坎”的关键期,浙江还须高质量利用外资。“此次中国抗疫的出色表现,无疑为浙江吸引更多这样的外资创造了条件。”谈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》,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曾表示,它有利于促进外商投资环境的公平、稳定,也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机遇。去年11月,“天能电池”与帅福得集团组建合资公司,为天能的转型升级、技术创新带来重要契机。
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浙企还需继续优化全球产业布局。“面对一些国家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,我们将进一步在全球完善产业布局,例如在塞尔维亚、摩洛哥等地建设新的轮胎基地。”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建平介绍,去年仅泰国工厂销售额就达到约50亿元。
“对于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,有关部门应给予更多支持,帮助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。”仇建平认为,只有这样才能让浙江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,借船出海、借势出击,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。
在创新中培育新增长极
面对疫情影响,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家意识到:惟有创新,才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争取有利地位。
“从目前的外部环境来看,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势在必行!”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清对此“非常有感触”,如今在半导体和5G两大新兴产业领域,天通有多项国产替代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天通赢得了更多市场机会,今年疫情期间天通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,这更坚定了我们加大创新的决心。”潘建清介绍。
新一轮竞争中,创新是灵魂。 “在当前环境下,我更加坚信创新引领发展是第一动力,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。”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以海洋潮流能发电为例,这项自主研发原始创新的重大项目,在国际同领域中优势明显。
当然,创新不是空喊口号,创新要靠人才。近年来,浙江在吸引创新人才方面力度空前,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但与浙江企业家对人才的渴望相比,浙江还应该有更大力度的突破。
“高端人才多集中在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,浙江如果能打通民营企业研究院和高校院所的人才双流通通道,那么浙江将会成为全国高端科技人才的洼地。”林东建议。
疫情恰似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的短板。在工业制造的若干关键领域,如半导体材料和装备制造,我们离实现自主化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。要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实现新的增长,浙江仍需要在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。
潘建清建议,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,电子材料和核心元器件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,对浙江下一步抢抓5G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未来新增长极至关重要。但是上游基础材料及核心元器件由于投入大、见效慢,技术门槛也高,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。
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严峻形势,如何把疫情挑战化为发展的新机遇,在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新作为?6月2日,省工商联、省发改委召开了首场省级“亲清直通车·政企恳谈会”,了解企业困难,倾听浙商建议。
这些企业家来自不同行业、面临的困难也各不相同,但大家在交流中却有一个共识:要把开拓国内市场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重视。
事实上,在浙江各地,不少企业已开始行动,他们一手挖内需潜力,一手保国际市场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,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。
在转型中开拓内需市场
疫情期间,传统外贸、零售业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。而“直播带货”等新业态、新模式兴起,让不少遭遇困难的企业看到了希望,他们纷纷转型。同时各地政府也主动搭台,甚至为企业“吆喝”。
新科技带来新的消费场景,新技术释放新的消费需求。在杭州市武林商圈,“云购武林”活动于日前开启,杭州大厦、武林银泰、省土畜集团等30余家企业参与线上线下“联合作战”。
疫情后的“新基建”浪潮也给许多企业带来发展动力。在杭州,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今年1月至4月销售同比增长超40%。公司董事长陈伟表示,相信下半年公司的高端模拟芯片产品销售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
一批消费刺激新政出台,让企业享受到内需市场释放带来的红利。“上个月,沃尔沃、吉利的销售数据都实现了同比增长。”在恳谈会上,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发言令人振奋。记者注意到,日前浙江印发了《浙江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意见(2020—2022年)》。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实,相信浙江的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被激活。
作为一家出口占比60%以上的外贸型企业,国外疫情蔓延对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不小。然而,近期网上一场关于取消“限摩令”的讨论,让公司董事长赖国贵有些坐不住了。“如果国内能适度放开对摩托车的限制,这将激活一个数千亿元的内需市场。”他说。
如何让百姓敢于消费、放心消费,这既需要企业创新供给,也同样考验着各相关部门的政策创新和落实能力。对此,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等多位民营企业家建议,继续发放普惠性消费券,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。
在开放中提升产业链水平
疫情影响下,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,浙江产业链提升也迎来重要战略窗口期。能否抓住机遇,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吸引高质量外资实现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这是对浙江开放发展的又一重大考验。
今年初,富通集团嘉兴(嘉善)光通信全产业链项目在嘉善投产,将原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。“在疫情时期,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更突显了其竞争力。”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介绍,富通早在3月中旬就基本恢复了产能。
产业链的提升需要龙头企业带领,更需城市群之间的协作。“尤其是长三角地区,三省一市之间要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,实现产业链‘纵向整合’、供应链‘横向联合’。”王建沂举例道,加快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,首先就要提前布局和建设一批大数据中心、超算中心、智能计算中心等。
处在产业升级“爬坡过坎”的关键期,浙江还须高质量利用外资。“此次中国抗疫的出色表现,无疑为浙江吸引更多这样的外资创造了条件。”谈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》,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曾表示,它有利于促进外商投资环境的公平、稳定,也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机遇。去年11月,“天能电池”与帅福得集团组建合资公司,为天能的转型升级、技术创新带来重要契机。
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浙企还需继续优化全球产业布局。“面对一些国家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,我们将进一步在全球完善产业布局,例如在塞尔维亚、摩洛哥等地建设新的轮胎基地。”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建平介绍,去年仅泰国工厂销售额就达到约50亿元。
“对于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,有关部门应给予更多支持,帮助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。”仇建平认为,只有这样才能让浙江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,借船出海、借势出击,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。
在创新中培育新增长极
面对疫情影响,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家意识到:惟有创新,才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争取有利地位。
“从目前的外部环境来看,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势在必行!”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清对此“非常有感触”,如今在半导体和5G两大新兴产业领域,天通有多项国产替代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天通赢得了更多市场机会,今年疫情期间天通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,这更坚定了我们加大创新的决心。”潘建清介绍。
新一轮竞争中,创新是灵魂。 “在当前环境下,我更加坚信创新引领发展是第一动力,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。”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以海洋潮流能发电为例,这项自主研发原始创新的重大项目,在国际同领域中优势明显。
当然,创新不是空喊口号,创新要靠人才。近年来,浙江在吸引创新人才方面力度空前,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但与浙江企业家对人才的渴望相比,浙江还应该有更大力度的突破。
“高端人才多集中在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,浙江如果能打通民营企业研究院和高校院所的人才双流通通道,那么浙江将会成为全国高端科技人才的洼地。”林东建议。
疫情恰似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的短板。在工业制造的若干关键领域,如半导体材料和装备制造,我们离实现自主化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。要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实现新的增长,浙江仍需要在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。
潘建清建议,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,电子材料和核心元器件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,对浙江下一步抢抓5G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未来新增长极至关重要。但是上游基础材料及核心元器件由于投入大、见效慢,技术门槛也高,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