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
>> 工作动态 >> 最新动态
最新动态
杭州市七个项目获评浙江省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
发布时间: 2022-01-21 17:54 作者: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   来源: 市司法局   浏览次数:

近日,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布了“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名单”。我市申报的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、信用监管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、建设“共享法庭”、编制平安法治实时报表、余杭区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“自诉转公诉”、开展依法治网“亮剑”行动、余杭区探索“梦想E站”网络普法新模式等7个项目上榜。具体案例如下:

1.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

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,成效显著。一是职权力量配置更加科学精简。60%的高频率、高综合、高需求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执法,综合执法事项拓展到70%以上的执法领域;市县执法队伍保持≤“1+8”模式(1为综合执法队伍,8为市场监管等专业领域执法队伍),总量大大压缩。二是基层执法体系更加健全完善。县级及以下行政执法力量占比达到85%,乡镇(街道)达到65%以上,执法人员、监管人员、网格员、调解员互相支撑机制全面形成,80%的违法问题在镇街层面有效解决,真正解决基层“看得见管不着”问题。三是数字执法应用更加实用高效。一体化执法指挥平台解决历史遗留难题50余个;监管“一件事”应用减少部门每周3次以上重复检查,监管对象满意率提升至95.8%;“非现场执法”系列应用投入使用;实现24小时不间断执法检查,非现场执法率达70%、自行整改率达85%。

2.信用监管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

我市践行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的理念,以“信用+法治”为抓手联合发力,重点围绕“信用+政府服务”“信用+综合执法”“信用+惠民便企”“信用+政务诚信”,始终以人民为中心,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、满意度。通过发布城市个人诚信分——“钱江分”,陆续推出信用校园健身免审核、扫码乘车信用付、信用出游门票优惠等36项应用场景及150余项守信激励措施,累计使用次数达5328万人次,场景开通数量和使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、全省首位。推出全国首个城市信用分互认互通平台,并与宁波、厦门、郑州、衢州等10个城市建立互认机制,应用场景涉及旅游、住房、租赁、公交出行等领域。《杭州市拓展“信用+”应用场景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》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上刊登。

3.建设“共享法庭”

“共享法庭”发端于2018年成立的临安板桥镇上田村首个村级“微法庭”,通过“一屏一线一终端”将调解指导、网上立案、在线诉讼、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基层,贯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共享法庭”注重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聚焦乡村、社区、行业等高频诉讼主体,强化法官对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,形成“法院+社会”“专业+群众”“现代+传统”“线上+线上”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,并通过普法宣传教育、就地巡回审判,满足群众学法用法需求。该项工作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,省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王昌荣的充分肯定,被评选为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例,入选最高院《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》,得到新华社、央视等中央媒体的关注报道,央视12套道德法治栏目连续5天播放相关纪录片。截至2021年底,我市已建成2957家“共享法庭”,镇街、村社覆盖率为93%,参与调解各类复杂纠纷6391件,成功率为61.62%。

4.编制平安法治实时报表

“杭州市平安法治实时报表”场景应用,聚焦大平安体系“安全风险防范”“矛盾纠纷化解”两大核心业务,解决当前影响我市平安建设的刑事案件、信访事项、诉讼案件、交通事故、消防事故、安全事故、非正常死亡等七类高发多发突出问题,全面推进七类案事件三预安全智防和源头治理改革,率先实现“七类案事件降下来”目标,并深化拓展、迭代升级,逐步推进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建设。“平安法治实时报表”被评为全市首批20个数字法治好应用。该应用于2021年6月上线,截至2021年底,共交互数据20万多条。2021年,全市交通亡人数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亡人数、火灾发生数、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总量等大幅下降。

5.余杭区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“自诉转公诉”

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系全国首例因公民个人在网络上遭诽谤,由个人自诉程序转为国家公诉的典型案例。我市检察系统从落实宪法保障人权、民法典保护人格权、维护网络公共秩序出发,积极探索“自诉转公诉”的司法实践,以法律监督促推网络秩序综合整治,营造清朗网络空间。该案获评全国“2020年十大法律监督案例”、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“十大法治事件”,并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跟进报道,多位全国知名法学专家点评认可。

6.开展依法治网“亮剑”行动

我市严格落实依法治网各项工作要求,聚焦网络监管全流程,持续推进网络生态治理,全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打击网络违法行为、清理网上有害信息,严肃约谈违规互联网信息服务主体,有效维护网络空间清朗。

7.余杭区探索“梦想E站”网络普法新模式

梦想E站成立于2017年,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品牌、浙江省网络普法教育基地、浙江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。出版了首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指导读本——《浙江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指导手册》,积极落实网络素养教育三年行动方案,联合阿里巴巴及相关在地企业制作“网络文明”系列课程视频,开发“网络安全”教学课件,组织普法知识进校园、进社区等,形成了系统宣传、课堂教学、户外拓展、网络普法等产品体系。截至目前已开展研学活动330余场次,新媒体总流量逾18亿,辐射人群超700万人次。


加入收藏】  【打印】  【  】  【辅助线】  【背景颜色】  【关闭
杭州市七个项目获评浙江省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
发布时间:2022-01-21 17:54
信息来源:市司法局 浏览量:

近日,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布了“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名单”。我市申报的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、信用监管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、建设“共享法庭”、编制平安法治实时报表、余杭区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“自诉转公诉”、开展依法治网“亮剑”行动、余杭区探索“梦想E站”网络普法新模式等7个项目上榜。具体案例如下:

1.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

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,成效显著。一是职权力量配置更加科学精简。60%的高频率、高综合、高需求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执法,综合执法事项拓展到70%以上的执法领域;市县执法队伍保持≤“1+8”模式(1为综合执法队伍,8为市场监管等专业领域执法队伍),总量大大压缩。二是基层执法体系更加健全完善。县级及以下行政执法力量占比达到85%,乡镇(街道)达到65%以上,执法人员、监管人员、网格员、调解员互相支撑机制全面形成,80%的违法问题在镇街层面有效解决,真正解决基层“看得见管不着”问题。三是数字执法应用更加实用高效。一体化执法指挥平台解决历史遗留难题50余个;监管“一件事”应用减少部门每周3次以上重复检查,监管对象满意率提升至95.8%;“非现场执法”系列应用投入使用;实现24小时不间断执法检查,非现场执法率达70%、自行整改率达85%。

2.信用监管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

我市践行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的理念,以“信用+法治”为抓手联合发力,重点围绕“信用+政府服务”“信用+综合执法”“信用+惠民便企”“信用+政务诚信”,始终以人民为中心,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、满意度。通过发布城市个人诚信分——“钱江分”,陆续推出信用校园健身免审核、扫码乘车信用付、信用出游门票优惠等36项应用场景及150余项守信激励措施,累计使用次数达5328万人次,场景开通数量和使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、全省首位。推出全国首个城市信用分互认互通平台,并与宁波、厦门、郑州、衢州等10个城市建立互认机制,应用场景涉及旅游、住房、租赁、公交出行等领域。《杭州市拓展“信用+”应用场景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》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上刊登。

3.建设“共享法庭”

“共享法庭”发端于2018年成立的临安板桥镇上田村首个村级“微法庭”,通过“一屏一线一终端”将调解指导、网上立案、在线诉讼、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基层,贯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共享法庭”注重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聚焦乡村、社区、行业等高频诉讼主体,强化法官对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,形成“法院+社会”“专业+群众”“现代+传统”“线上+线上”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,并通过普法宣传教育、就地巡回审判,满足群众学法用法需求。该项工作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,省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王昌荣的充分肯定,被评选为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例,入选最高院《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》,得到新华社、央视等中央媒体的关注报道,央视12套道德法治栏目连续5天播放相关纪录片。截至2021年底,我市已建成2957家“共享法庭”,镇街、村社覆盖率为93%,参与调解各类复杂纠纷6391件,成功率为61.62%。

4.编制平安法治实时报表

“杭州市平安法治实时报表”场景应用,聚焦大平安体系“安全风险防范”“矛盾纠纷化解”两大核心业务,解决当前影响我市平安建设的刑事案件、信访事项、诉讼案件、交通事故、消防事故、安全事故、非正常死亡等七类高发多发突出问题,全面推进七类案事件三预安全智防和源头治理改革,率先实现“七类案事件降下来”目标,并深化拓展、迭代升级,逐步推进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建设。“平安法治实时报表”被评为全市首批20个数字法治好应用。该应用于2021年6月上线,截至2021年底,共交互数据20万多条。2021年,全市交通亡人数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亡人数、火灾发生数、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总量等大幅下降。

5.余杭区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“自诉转公诉”

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系全国首例因公民个人在网络上遭诽谤,由个人自诉程序转为国家公诉的典型案例。我市检察系统从落实宪法保障人权、民法典保护人格权、维护网络公共秩序出发,积极探索“自诉转公诉”的司法实践,以法律监督促推网络秩序综合整治,营造清朗网络空间。该案获评全国“2020年十大法律监督案例”、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“十大法治事件”,并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跟进报道,多位全国知名法学专家点评认可。

6.开展依法治网“亮剑”行动

我市严格落实依法治网各项工作要求,聚焦网络监管全流程,持续推进网络生态治理,全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打击网络违法行为、清理网上有害信息,严肃约谈违规互联网信息服务主体,有效维护网络空间清朗。

7.余杭区探索“梦想E站”网络普法新模式

梦想E站成立于2017年,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品牌、浙江省网络普法教育基地、浙江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。出版了首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指导读本——《浙江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指导手册》,积极落实网络素养教育三年行动方案,联合阿里巴巴及相关在地企业制作“网络文明”系列课程视频,开发“网络安全”教学课件,组织普法知识进校园、进社区等,形成了系统宣传、课堂教学、户外拓展、网络普法等产品体系。截至目前已开展研学活动330余场次,新媒体总流量逾18亿,辐射人群超700万人次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