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江区司法局在辖区试点未来社区建设中,融入个性化法治项目、定制化法律服务和多元化法治产品,积极探索社区依法治理新模式,提升居民法治获得感。2024年,试点社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3件,解答群众法律问题400余条,惠及居民2800余人。
一是化解矛盾早一步。推行“党建+法治”“邻礼+法治”“法管家+邻调解”等社区治理模式,邀请社区党员志愿者作为“法治楼长”,参与社区内矛盾纠纷联合调解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早、化解在小。2024年以来,全区34名“法治楼长”共参与调处邻里纠纷186件、物业纠纷57件。
二是拓宽服务多渠道。在先行试点的2家未来社区,成立“邻礼法治工作室”,同时开通“微信留言咨询”“自助法律服务”等线上服务平台。2024年以来,工作室开展法律热线咨询解答273人次、视频咨询解答86人次、收集法律需求35条、法律帮助42人次。
三是打造普法微景观。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社区建设,建成法治文化墙、宪法步道、民法典景观石和法治图书角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微景观9个。以法治文创产品为载体,实现法治知识一码链接,让“扫码听声学法”成为社区学法新风尚。
滨江区司法局在辖区试点未来社区建设中,融入个性化法治项目、定制化法律服务和多元化法治产品,积极探索社区依法治理新模式,提升居民法治获得感。2024年,试点社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3件,解答群众法律问题400余条,惠及居民2800余人。
一是化解矛盾早一步。推行“党建+法治”“邻礼+法治”“法管家+邻调解”等社区治理模式,邀请社区党员志愿者作为“法治楼长”,参与社区内矛盾纠纷联合调解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早、化解在小。2024年以来,全区34名“法治楼长”共参与调处邻里纠纷186件、物业纠纷57件。
二是拓宽服务多渠道。在先行试点的2家未来社区,成立“邻礼法治工作室”,同时开通“微信留言咨询”“自助法律服务”等线上服务平台。2024年以来,工作室开展法律热线咨询解答273人次、视频咨询解答86人次、收集法律需求35条、法律帮助42人次。
三是打造普法微景观。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社区建设,建成法治文化墙、宪法步道、民法典景观石和法治图书角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微景观9个。以法治文创产品为载体,实现法治知识一码链接,让“扫码听声学法”成为社区学法新风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