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钱塘区司法局积极探索“高校普法+公共法律服务”融合模式,在全区“1+7+N”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站(点)基础上,新拓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、浙江财经大学等14个高校公共法律服务点,形成高校公共法律服务圈。
一是健全“互助式”服务机制。建立高校公共法律服务点拓展机制,依托校地结对优势,鼓励法律专业大学生以法律服务专员身份驻村(社区)开展社会实践,有效补充村(社区)法律服务资源供给,同时,由村(社区)法律顾问、调解员等提供实践指导,形成良性互动。目前,已组织253名大学生走进村(社区),开展相关法律服务162场次。
二是打造“定向式”服务品牌。统筹驻区14所高校资源,优选高校教师、学者成立区“八五”普法讲师团,每季度向辖区大学生推出民法典、劳动法、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普法专业课程。联合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部门,围绕校园安全、青少年禁毒等校园高频次热点,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。目前,已开设课程5项,开展活动30次,吸引1500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。
三是构建“便捷式”服务模式。针对校园贷、电信诈骗等校园高发风险问题,制定《高校公共法律服务手册》,结合“浙里办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“一键找法”功能,推动高校法律服务、法治宣传等零等待获取。积极拓展高校活动室、信息机房、图书馆等7个服务场所,通过值班律师定期坐班咨询、公布“找法地图”有序引导等方式,累计为高校大学生解决各类法律问题152件。
今年以来,钱塘区司法局积极探索“高校普法+公共法律服务”融合模式,在全区“1+7+N”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站(点)基础上,新拓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、浙江财经大学等14个高校公共法律服务点,形成高校公共法律服务圈。
一是健全“互助式”服务机制。建立高校公共法律服务点拓展机制,依托校地结对优势,鼓励法律专业大学生以法律服务专员身份驻村(社区)开展社会实践,有效补充村(社区)法律服务资源供给,同时,由村(社区)法律顾问、调解员等提供实践指导,形成良性互动。目前,已组织253名大学生走进村(社区),开展相关法律服务162场次。
二是打造“定向式”服务品牌。统筹驻区14所高校资源,优选高校教师、学者成立区“八五”普法讲师团,每季度向辖区大学生推出民法典、劳动法、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普法专业课程。联合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部门,围绕校园安全、青少年禁毒等校园高频次热点,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。目前,已开设课程5项,开展活动30次,吸引1500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。
三是构建“便捷式”服务模式。针对校园贷、电信诈骗等校园高发风险问题,制定《高校公共法律服务手册》,结合“浙里办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“一键找法”功能,推动高校法律服务、法治宣传等零等待获取。积极拓展高校活动室、信息机房、图书馆等7个服务场所,通过值班律师定期坐班咨询、公布“找法地图”有序引导等方式,累计为高校大学生解决各类法律问题152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