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
>> 工作动态 >> 最新动态
最新动态
杭州: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先行探索
发布时间: 2024-09-27 12:01 作者:   来源: 今日浙江   浏览次数:

全域打造“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”、精心建设涉企法治服务专区、多元拓展利企惠民法治服务……近年来,杭州市锚定“法治服务最优市”目标,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加快建设“一圈一区三服务”场景,形成了一批具有杭州辨识度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成果。

在2023年度全国100个城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,杭州市位居全国第四,其中“数字法治政府”指标排名全国第一;在2023年度法治浙江考核中,杭州市位列全省第一,5个项目入选年度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“最佳实践”、8个项目入选全省涉外法治改革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数量均居全省首位。

杭州市余杭区在企业(人才)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专区

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

“谢谢你们,我们的工资可算要回来了……”不久前,周先生根据浙里办App的“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”地图指引,来到余杭区良渚街道小洋坝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驿站,向值班律师反映了他和工友10余人共40余万元工资被拖欠的问题。在律师的引导帮助下,周先生等人通过法律援助申请劳动仲裁,很快解了“薪”愁烦恼。

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,杭州市早在2011年就提出“建设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”,经过多年的迭代完善,全市公共法律服务逐渐能够满足群众和企业便捷化、个性化、多元化的需求。

2023年底,杭州市在全省统一部署下着手建设“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”,到今年6月底实现市域60%以上覆盖。如今,群众和企业只要以自己住所地为中心点,在15分钟标准的服务半径范围内,就可以查找并导航到法律服务设施,获取相应的法律服务。

关于“15分钟”的范围界定,是在综合考虑人口数量、区位交通、经济基础、辐射范围等因素的基础上,以城区步行15分钟、乡村骑行15分钟、偏远山区车行15分钟为标准,实现在15分钟范围内法律服务可及可享。

如何查找“法律服务设施”?市民群众可以像周先生一样在浙里办App按图索骥,也可以在村(社区)公告栏、文化广场等人流密集位置找到地图。市民群众还可以通过“自助”的方式获得法律服务资源,如设置在村(社区)等公共场所的“24小时自助法律服务机”,以及“12348浙江法网”网站和浙里办App的“公共法律服务专区”,都可提供11类基本公共法律服务、6类增值公共法律服务和24个“一件事”法律服务场景。

涉企法治服务精准高效

2023年以来,杭州市将高标准建设“企业法治服务专区”作为贯彻落实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。“我们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法治服务专区,构建起多元、协同、集成的涉企法治服务新体系,着力为企业提供‘一站式’法治服务,让企业获益良多。”杭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徐前说。

政企深度沟通成本更低。专区立足企业视角,主动感知回应,掌握企业“急难愁盼”和涉法需求的痛点难点堵点,将企业需求转化为服务清单,创新打造服务场景,让企业的获得感更强。

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。专区实行企业诉求首席专员负责制,通过构建企业法治诉求限时闭环解决机制,建立健全快速响应、限时办理、监督反馈的联动处置机制,确保企业诉求受理、转办、办理、督办、反馈、办结全流程实现闭环管理。

企业的体验感更足。专区从企业需求和体验感出发,深入开展座谈走访,梳理出1700余条企业诉求,逐一提炼归集,形成包括债权债务、国际贸易、投融资、知识产权等条理清晰、可供对照参考的涉企商事纠纷问题库。

今年上半年,杭州某电梯公司与某建筑公司因12余万元电梯维保费拖欠问题产生纠纷,起诉性价比不高,但多次调解都无果,以致陷入僵局。随着上城区企业法治服务专区设立,电梯公司法务人员前来寻求帮助,参照涉企商事纠纷问题库提供的经验成功化解。

截至目前,杭州市、县(市、区)两级均已建成涉企法治服务专区。为确保服务专区精准匹配企业所需,前期面向近600家企业开展法治服务高频需求调研,形成了涵盖矛盾解纷调解、合规指导等6大类20项涉企高频法治服务清单。14个专区投入运行以来,线下累计受理涉法事务9278件,办结率为100%,平均办结时间为2.1天;线上累计受理1.3万余件,办结率为100%,平均办结时间为1.3天,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。

利企惠民服务多元拓展

以“一圈”“一区”两个平台为支撑,杭州市努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主要聚焦企业投融资、商事解纷和创新发展三个领域开展“三项服务”。

按照打造国际金融强市的整体布局,杭州市在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,拱墅区运河财富小镇,西湖区北交所浙江基地、蚂蚁小镇,临平区金融服务示范区设立投融资法治服务阵地。组织精通证券资本、并购投资领域资深律师等专业人员形成服务团队,构建“专员定点+律师轮岗+24小时线上”服务模式,提供咨询查引等3项基本服务和尽职调查等7项增值服务。目前,各阵地已成功服务3家企业在A股上市,服务27家企业再融资97.54亿元。

聚焦商事纠纷领域,建好一张“解纷网”。在上城区、富阳区等地试点铺开“事前积极预防+事中便捷服务+事后高效维权”的全流程商事纠纷预防化解服务网络,实现“援助—调解—复议—诉讼”涉企纠纷“一站式”处置服务,以及“调解—立案—速裁—审判”无缝衔接。今年以来,试点地区商事纠纷调解成功的平均时长缩短至29天,解决商事纠纷时间为42.3天。

为发挥公证在服务创新发展、民生实事中的独特优势,杭州市还持续深耕“公证+”服务品牌。一方面,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,推动84个公证事项可一次办结,超80%的公证业务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另一方面,探索创新公证服务民生项目,如推出车位使用权公证服务,有力破解车位使用权缺乏登记凭证、流转不畅等难题,累计惠及400余个商品房小区,并入选“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”;推出二手房自主交易提存公证服务,配套“不动产登记+公证”服务,累计助力房源成交600余套。

(来源:今日浙江)

加入收藏】  【打印】  【  】  【辅助线】  【背景颜色】  【关闭
分享:
杭州: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先行探索
发布时间:2024-09-27 12:01
信息来源:今日浙江 浏览量:

全域打造“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”、精心建设涉企法治服务专区、多元拓展利企惠民法治服务……近年来,杭州市锚定“法治服务最优市”目标,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加快建设“一圈一区三服务”场景,形成了一批具有杭州辨识度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成果。

在2023年度全国100个城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,杭州市位居全国第四,其中“数字法治政府”指标排名全国第一;在2023年度法治浙江考核中,杭州市位列全省第一,5个项目入选年度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“最佳实践”、8个项目入选全省涉外法治改革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数量均居全省首位。

杭州市余杭区在企业(人才)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专区

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

“谢谢你们,我们的工资可算要回来了……”不久前,周先生根据浙里办App的“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”地图指引,来到余杭区良渚街道小洋坝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驿站,向值班律师反映了他和工友10余人共40余万元工资被拖欠的问题。在律师的引导帮助下,周先生等人通过法律援助申请劳动仲裁,很快解了“薪”愁烦恼。

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,杭州市早在2011年就提出“建设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”,经过多年的迭代完善,全市公共法律服务逐渐能够满足群众和企业便捷化、个性化、多元化的需求。

2023年底,杭州市在全省统一部署下着手建设“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”,到今年6月底实现市域60%以上覆盖。如今,群众和企业只要以自己住所地为中心点,在15分钟标准的服务半径范围内,就可以查找并导航到法律服务设施,获取相应的法律服务。

关于“15分钟”的范围界定,是在综合考虑人口数量、区位交通、经济基础、辐射范围等因素的基础上,以城区步行15分钟、乡村骑行15分钟、偏远山区车行15分钟为标准,实现在15分钟范围内法律服务可及可享。

如何查找“法律服务设施”?市民群众可以像周先生一样在浙里办App按图索骥,也可以在村(社区)公告栏、文化广场等人流密集位置找到地图。市民群众还可以通过“自助”的方式获得法律服务资源,如设置在村(社区)等公共场所的“24小时自助法律服务机”,以及“12348浙江法网”网站和浙里办App的“公共法律服务专区”,都可提供11类基本公共法律服务、6类增值公共法律服务和24个“一件事”法律服务场景。

涉企法治服务精准高效

2023年以来,杭州市将高标准建设“企业法治服务专区”作为贯彻落实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。“我们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法治服务专区,构建起多元、协同、集成的涉企法治服务新体系,着力为企业提供‘一站式’法治服务,让企业获益良多。”杭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徐前说。

政企深度沟通成本更低。专区立足企业视角,主动感知回应,掌握企业“急难愁盼”和涉法需求的痛点难点堵点,将企业需求转化为服务清单,创新打造服务场景,让企业的获得感更强。

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。专区实行企业诉求首席专员负责制,通过构建企业法治诉求限时闭环解决机制,建立健全快速响应、限时办理、监督反馈的联动处置机制,确保企业诉求受理、转办、办理、督办、反馈、办结全流程实现闭环管理。

企业的体验感更足。专区从企业需求和体验感出发,深入开展座谈走访,梳理出1700余条企业诉求,逐一提炼归集,形成包括债权债务、国际贸易、投融资、知识产权等条理清晰、可供对照参考的涉企商事纠纷问题库。

今年上半年,杭州某电梯公司与某建筑公司因12余万元电梯维保费拖欠问题产生纠纷,起诉性价比不高,但多次调解都无果,以致陷入僵局。随着上城区企业法治服务专区设立,电梯公司法务人员前来寻求帮助,参照涉企商事纠纷问题库提供的经验成功化解。

截至目前,杭州市、县(市、区)两级均已建成涉企法治服务专区。为确保服务专区精准匹配企业所需,前期面向近600家企业开展法治服务高频需求调研,形成了涵盖矛盾解纷调解、合规指导等6大类20项涉企高频法治服务清单。14个专区投入运行以来,线下累计受理涉法事务9278件,办结率为100%,平均办结时间为2.1天;线上累计受理1.3万余件,办结率为100%,平均办结时间为1.3天,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。

利企惠民服务多元拓展

以“一圈”“一区”两个平台为支撑,杭州市努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主要聚焦企业投融资、商事解纷和创新发展三个领域开展“三项服务”。

按照打造国际金融强市的整体布局,杭州市在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,拱墅区运河财富小镇,西湖区北交所浙江基地、蚂蚁小镇,临平区金融服务示范区设立投融资法治服务阵地。组织精通证券资本、并购投资领域资深律师等专业人员形成服务团队,构建“专员定点+律师轮岗+24小时线上”服务模式,提供咨询查引等3项基本服务和尽职调查等7项增值服务。目前,各阵地已成功服务3家企业在A股上市,服务27家企业再融资97.54亿元。

聚焦商事纠纷领域,建好一张“解纷网”。在上城区、富阳区等地试点铺开“事前积极预防+事中便捷服务+事后高效维权”的全流程商事纠纷预防化解服务网络,实现“援助—调解—复议—诉讼”涉企纠纷“一站式”处置服务,以及“调解—立案—速裁—审判”无缝衔接。今年以来,试点地区商事纠纷调解成功的平均时长缩短至29天,解决商事纠纷时间为42.3天。

为发挥公证在服务创新发展、民生实事中的独特优势,杭州市还持续深耕“公证+”服务品牌。一方面,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,推动84个公证事项可一次办结,超80%的公证业务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另一方面,探索创新公证服务民生项目,如推出车位使用权公证服务,有力破解车位使用权缺乏登记凭证、流转不畅等难题,累计惠及400余个商品房小区,并入选“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”;推出二手房自主交易提存公证服务,配套“不动产登记+公证”服务,累计助力房源成交600余套。

(来源:今日浙江)